读《动物庄园》之前,我已经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寓言书,并且知道里面的名言:
所有动物生而平等,但有些动物更加平等
但在前言中,译者担忧:我们甚至相信:和平就是安宁,拥有才是丰富,这让我很是费解,这有什么问题?带着这个疑惑,我读完了这本书。
动物庄园中,麦哲指引动物们寻求独立,希望能摆脱人的剥削,为自由生活而奋斗。而事情的发展一度如动物们期望的那样:人类庄园主们被赶走,动物们翻身作了主人,而且可以以民主的方式投票决定他们的未来。
但是很快,动物的内部产生了阶级,猪在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,因为它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政治智慧。而在阶层内部,则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和斗争。一只叫拿破仑的种猪,以卑劣的手段驱逐了它的同僚,以或暴力(九只恶犬)、或散布恐怖(坏人企图破坏)、或洗脑宣传工作渐渐控制了整个庄园。
动物们企望的美好生活好像永远都在接近但永远不会到来,它们几乎已经不能确定它们的过去生活是否真的如是悲惨,更无法确认它们的现在是否真的如是幸福。它们不记得当初定立的“七诫”是否如是规定“动物生而平等”,但却惊恐的发现,它们的领袖开始以两脚站立、穿人类的衣服、手拿皮鞭,与人类无二。
麦哲
动物们的先贤圣人,也是动物们悲剧的起源。它在“不自由”中安度晚年,却号召大家为“自由”而奋斗。
它教大家“英格兰兽”之歌,希望大家于黑暗之中找到光明。但这种光明来的太虚无,终将沦为野心家的工具。需要它时,它可以是“至圣先师”;不需要它时,它可以被踏上一万只脚。
拿破仑
动物庄园最大的野心家和最大的“恶人”,它擅长厚黑和借势,以恐惧来支配它的人民,并以更大的恐惧来给它们希望。它以人民解放者的身份出现,而以独裁而专制的身份结束。
斯诺鲍
拿破仑的同僚和政治对手,它有着更加务实作风,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逃离庄园
山羊
愚蠢的知识分子,它能够读懂并记得所有的诫律。但又如何,只不过在动物大会上很合时宜地喊上几句“四条腿好,两条腿坏”,亦或是“四条腿好,两条腿更好!”而已
马
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,天生就是劳碌的命。它们不一定能识得文字和诫律,也不一定能记得最初奋斗的目标,但谁也不能阻止它们为了眼前既定的目标而努力拼命。
鲍克瑟的死是动物庄园里另人唏嘘的场景,正所谓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。
驴
与马有些相似,但天生有一种倔强。辛勤工作,但却不愿意被它人所左右立场。它既是事件的参与者,而是事件的旁观者。它没有为正确的事情作出太大的抗争,但明哲保身无疑也是一种立身安命的态度。
乌鸦
有意思的是乌鸦并不是庄园的重要成员,甚至在一开始动物起义时它是跟着庄园主逃跑的。它宣扬的是更为传统的宿命天堂论。看似与追求自由独立、当家作主的庄园很不一致,但在它回归庄园后却得到了相当的礼遇。这一点,恐怕不能不解释成为统治需要
在我看来自由与民主是对矛盾。动物包含最初的人类一定是自由的,因为它们只需要为自己负责;但这种自由不一定的高效的、或幸福的。人类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和更小的风险陆续地选择放弃一部分自由,以换取群体或社会的保护和支持,这便是社会。人类的进步则是扩大社会生产与获取个人自由的斗争与博弈。
这种博弈并不一定公平:放弃自由易,因为它是个体的行为;获取自由难,因为那是不再是个体的行为。
无论是“少数服从多数”的民主,还是投票人制度与“精英治国”,都是对个体自由的控制,并且希望更大的控制。自由、民主都是抽象的概念,而抽象是少数精英和政治家因为“智力卓越”的发明,对于普通大众,我们能接受的是具体化形象。这个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权力,正是政治家们追逐的所谓话语权和施政理念。无论是“为了更大的好”,或是“集体至上”,或是“和平既平安、拥有既丰富”,或是“精英治国” ,都不可避免的使权力集中于少数同样追求个人自由的个体手中,这恐怕是对“自由”的最大威胁。
动物庄园显然是乔治·奥威尔针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提出的寓言说教。梁文道先生在他的《常识》一书中这样讲,时事评论难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它们有着明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。而动物庄园出版于 1944 年,至今看来依然让人触目惊心,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,不能不说,这是作者的不幸和时代的不幸。
是记,2016年11月于鹤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