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了最先听说这部电影是在何时何地,大约是出差时听同事讲的,讲得绘声绘色。今天抽时间看了一遍。
电影的名字很吸引人。可我奇怪地联想到红白机上的通关游戏,剧情不加修改就可以作为游戏主线,主人公从末节车厢往首节车厢前进,要去对决最终的 BOSS,也不交待问题如何解决。主人公一路上各种打斗、冒险,遇到了各种迥异的人物和风格各异的车厢。就这样一扇门一扇门地闯过去,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门里是怎样的世界。车厢世界的人同我们完全没有交集:既不了解,也不愿意了解我们为何来这里、为什么不满足现状、为什么前进;而我们也无法理解他们那种生而俱来的优越感,为他们不思进取、不懂珍惜而愤慨。
末节车厢是见过苦难的人,徘徊在追求最基本的生存与自由的人。他们更能坚定的反抗束缚,不与任何不自由妥协。但是人总要受认识的束缚,即便是那些头等座的、自以为是的人。殊不知整个列车是一个小的社会,是完整的生态系统,是人为维持平衡的阶级社会。阶级内的上下起伏,权贵的易位,并不能解决资源有限的根本问题,甚至是上层有意为之,我们不过刍狗尔。
解决问题的路子有两条:去开辟更广阔的天地,或控制人口降低需求。列车的主宰选择第二条路,而反抗者的精神领袖也是此种观点,甚至主人公差点也被说服走这条路。不是因为不够精明,或是反抗精神不够强烈,而是我们的认知范围束缚了我们的思维。并且,我们习惯为自己的决定寻找一种看似正当的理由,从说服别人相信,到强迫自己相信,到忘记强迫自己相信的过程。试看其中教室车厢的孩子们对远征九人的讥讽与对永恒引擎的赞美。客观地讲孩子们没有错,错在教育,可偏生教育他们的老师可能真心如此认为。这是个非黑非白的问题,没有对错,只是立场不同,切身利益不同而已。
总有不甘于现状的人打破这种稳定——虽然他们本身只有反抗的意愿,而没有具体解决问题之道。当权者、上位者游弋于打破平衡与重建平衡的高难度动作,既是过于自信的表现,也是一种无奈之举。剧中结局平衡被打破,大家一起毁灭,后果惨烈,只剩下一对小孩被迫迈入了未知的外部世界。看来并不是如传说的那样极端恶劣,甚至还有一只野生的北极熊。熊最后回眸的镜头是对车上诸位斗得你死我活的嘲讽,是对自以为以无限的科技和冷静的管理来拯救人类的“上帝”们的嘲讽,是对无能胆怯、逃避现实的我们的嘲讽。斗争、反抗、密谋、计划、控制、调节,一切费尽心思的努力终成泡影。
主人公由于心理有愧而不肯当反抗领袖,在最后人性光辉中自断一臂升华为真正的领袖,保留了人类的火种。在迷茫地奋斗中,相信未来坚守信念,不失为一种可贵的伟大。
电影并没有很明确的主体思想。我认为它是引导我们反思自己和反思社会。与其在勉强维持平衡的社会中苟且,不若去开拓新的广阔的世界。我们是被关在笼了里的鸟,时间久了觉得飞行是一种病。正如在高速列车上飞驰的我们,无论贵贱,陷于现实的列车,看不到将来的出路。除了往上爬外,也许该看看外面的世界,也许已经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