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珢的《完全用 Linux》一文真正打开我对 Linux 的兴趣,因为其意见是如此的偏激而能符合一个初窥门径的新手无畏的热情。再次看这篇文章时,对文中的观点有认同的、也有不认同的,有曾经认同现在不以为然的,也有越来越以为然的。不认同的居多,但不是针对作者的,而是对过去的自己。毕竟王珢大神的观点以多变而极端出名,而现在作者本人的观点也几乎转了个方向。
学习 Linux,鸟哥和王珢对我的影响最大。甚至花费了不少时间去摸索 LaTeX 和 FVWM 等王珢推荐的工具。想来浪费了不少时间,但并非一无所获,至少摸索了学习的方法。若是现在要我来告诉别人如何学习 Linux,我想有两点是很重要的:不要有先入为主偏见,不要折腾。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回事,按步就班的学,不要掺杂任何炫耀和急功近利。
偏见是学习最大的障碍。虽然比较学习是个不错的方法,但无谓的比较,浪费时间不说,下意识的排斥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东西。我曾经花大力气配置 emacs 和 vim,并为代码自动补全而苦恼。因为极端偏见让我觉得使用 makefile 和 gcc,并配合编辑器才是正统的开发模式。也曾经用 LaTeX 来完成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,为里面的各种宏包和排版纠结。偏见是在两个极端,可能对 Linux 不屑一顾,而可以对集成开发环境和 office 嗤之以鼻。Linux 最大的成功不是 Unix 哲学和兼容环境,而是其令人愉快的实用主义和作为一个平台集成各种工具。
我干过的想来不划算的工具选择:在 Linux 与 Windows 之间比,在各种发行版之间比,在 kde、gnome、xfce、lxde 比,在 vim 和 emacs 之间比,在 gnome2 和 gnome3 比,在 gtk 和 qt 比,在 TeX、LaTeX、ConText、XeTeX、LuaTeX 比,在 libreoffice、openoffice、wps 比,在 virtualbox、vmware 和 wine 之间比。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。最好能选中一样工具,并将之用好。
如果只有一句话,那我说“不要折腾”,要学会忍耐。大学时同宿舍室友,坚持用一个残废的 XP 系统。而我则因为快捷键冲突、调整 X font hint 不成、配置服务失败、配置 emacs 或 vim、配置桌面环境、或某个软件不可用而频繁地重装各种系统。虽然从折腾中学到很多的知识,但那是零散的、不完整的,而且是低效的学习方法。有同事问询装什么 Linux 发行版,以前我可能半炫耀说 archlinux, gentoo,至少也是 debian;现在我会推荐 ubuntu,mint。强迫自己面对问题,强迫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,放弃对工具的要求。对 Linux 学习来说,我认为凑合是一种美德。
重读《完全用 Linux 工作》一书,有以下感悟